.jpg)
陈红艳正在整理货架
人物档案
陈红艳,女,1976年7月出生,2011年7月入职荆门新洋丰中磷变电站值班电工岗位。2019年7月,调入五金仓库担任保管员。岗位虽变,但她“不服输、不松懈”的劲头始终未改。十二载春秋里,她将“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仓库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看似枯燥的收发、盘点、整理中,书写着平凡岗位的不凡坚守。
跨岗不怯阵:把老本行攒出新底气
对陈红艳来说,从变电站值班电工到五金仓库保管员,是一次彻底的“跨界”,两者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保供电”的技术岗,守着控制室与电路,需要防范触电、设备过载等风险,考验的是对电气原理的精通;后者是“保供应”的管理岗,围着货架与零件转,靠眼力辨清配件差异、用细致记好台账,关键是细致与耐心。从工作节奏到核心目标,从技能要求到思维模式,两者几乎毫无交集。
面对岗位变动,陈红艳非但没有怯阵,反而把过往积累的经验,变成了跨界的底气。求学时,她选择的是钳工专业,让其对设备配件的尺寸、结构早有敏感度;入职新洋丰前在建行后台做过数据整理,其经验也成了后来记台账的隐藏技能。用钳工对规格精度的执念核对零件尺寸,用银行后台对数字严谨的要求记录台账,短短半年陈红艳就从仓库新人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成熟师傅,充分诠释了她常说的一句话:“每个岗位的本事都不白学,攒着总能用上”。
辨件有“火眼”:千种配件一眼识
五金仓库内设备配件型号繁杂,仅泵类相关就有上百种,有些轴承内径仅差2毫米,螺栓牙距只差半圈,外行难以分辨,陈红艳却能一眼识别。这份“火眼金睛”并非天赋,而是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为了熟悉零件,她把新配件摆在桌上反复测量、观察、记录,对易混件用彩色马克笔标注,并在笔记本上手绘草图、添加备注。下班后常对当天所学进行“默记”,直至闭眼也能复述关键信息。
随着厂区扩建,仓库工作量激增,泵配件型号与数量翻倍,她未言辛苦,反而结合十余年经验,自创“配件记忆法”,将相似型号按“用途+特征”分类,在货架标签上添加示意图。凭借此法,她能在几十秒内精准定位所需配件,出入库效率显著提升。
如今她的仓库内物资分类明确、摆放整齐,标签清晰易懂。新员工参照她设计的标签也能快速找到零件。“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多琢磨、多尝试,总能找到更高效的方法。”陈红艳以创新思维为管理注入活力,真正练就了“千种配件一眼识”的硬功夫。
成事凭“本心”:把责任心刻进每一步
“零件发错型号,可能让车间停工;台账记漏一笔,或致物资浪费。”陈红艳深知肩上责任,常挂嘴边的是:“我们多一分细心,车间就少一分麻烦。”这份对生产负责的“本心”,贯穿于她工作的每一环节。
每月底盘点是重要一环。她持账本与盘点表逐架逐件核对,发现差异便反复追溯出入库记录,不找出根源、修正数据绝不罢休。
配件保管更显其用心:对易锈金属件定期检查防潮防锈措施;精密轴承、阀芯单独存放于泡沫盒内;避光密封件专架安置。细致管理保障了零件可用性,也为应急抢修赢得时间。一次车间关键设备故障急需轴承,她仅用30秒便找到对应配件,为维修争取了主动。“零备件发出不仅要数量对,更要满足生产需求,这是对车间和公司负责。”她强调。
安全是她每日关注的重点:上班先查消防设施,确认灭火器压力、消防栓状态与应急通道畅通;下班前再巡仓库,检查门窗电源,不放过任何隐患。她将责任心深刻融入每一步操作,守护着仓库的安全与高效。
如今,陈红艳依然坚守在五金仓库,每天穿梭于货架之间,用严谨守护物资,用勤劳管理仓库,用创新提升效率,用温暖帮助他人。她将新洋丰“责任、务实、创新、包容”的企业价值观,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用自己的正能量,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