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吴政达,2022年3月入职新洋丰担任新合成氨厂气化车间技术员。深耕水煤浆气化领域12载的他,入职时恰逢气化装置原始开车,他立即勇挑重担,克难攻艰,为车间顺利开车奠定坚实基础。凭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于2023年提拔为气化车间主任。
伍政达正在查看工艺指标
克难攻坚保生产
2024年,气化车间在吴政达的带领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气化炉累计运行220天,1#气化炉累计运行120天,全年无1次非计划停车,顺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任务,同时实现安全作业零事故。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吴政达身上那种敢于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是分不开的。
2024年7月13日,1#气化炉运行期间出现液位不明上涨问题,到了7月14日已上涨至正常值的两倍多,且仍有持续上涨态势,严重影响了气化炉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吴政达根据当时系统运行情况以及以往经验,认真分析运行指标,判断出是破泡条积灰导致的工艺现象,为确保全厂正常生产,他做出继续运行的决策,同时编制了《气化炉液位特护运行方案》下发各岗位学习,并时常蹲守现场观察液位上涨变化。在他的正确指导下,员工们精心操作,1#炉一直安全运行至停车检修。检修期间,他与华东理工大学相关专家充分沟通论证后,对破泡条进行技改,彻底解决了液位上涨问题,为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细管理创效益
在原料管理上,吴政达制定了精准控制入炉煤相关规定,即增加入炉煤分析频次,优化气化系统操作;收集生产运行数据,优化掺烧配煤比例等。2024年吨氨煤耗大幅下降,每年可为厂里节省用煤成本约113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双赢。
为了进一步确保稳定生产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吴政达在降本增效方面做到了极致,除了大宗原材料煤之外,他对“三剂”(添加剂、絮凝剂、分散剂)等工艺物料的消耗也是严格管理。通过“严控指标、优化操作、奖惩结合”等措施,将“三剂”吨氨消耗成本控制的远低于公司下达的指标。
数字赋能谋发展
新合成氨厂作为公司数字化应用先行先试单位,他带领气化车间全力配合,积极开展APC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的推进工作。前期通过与负责DCS系统的仪表工程师沟通协作,将自控回路优化调整及PID整定的自控率由原先的30%提升到了78%。为了保证气化车间关键回路的安全性,达到自控率100%的目的,厂里引进了APC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后,他立即与供货单位及负责DCS系统的技术团队紧密协作,确定了气化车间APC控制系统控制模块调整原则,设定安全切除参数及一键切除等安全措施,同时收集运行数据,优化模型数据库权重比例,不断优化和完善控制算法。通过APC系统在气化车间关键回路控制的应用,他成功将有效自控率提高到了98%以上,为实现100%有效自控率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APC控制系统不同于简单的控制回路,它会实时根据相关工艺指标进行校准调整SV值,APC控制系统投用后的工艺优化阶段,吴政达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阀门定位器的无效振荡动作会加速阀门阀杆的磨损率。在发现单纯靠设定PID死区值不能解决此问题后,他就与负责DCS系统的工程师共同摸索运行规律,最终通过变更调整APC控制系统参数设置的办法进行了解决。虽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吴政达并不满足,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永无止境,今后还要持续优化工艺数据,让APC控制系统发挥最大效能。
从突破气化炉长周期运行瓶颈到建立精准煤耗管理体系,从传统工艺优化到APC智能控制系统深度应用,吴政达始终以“守正、敬业、匠心、协作”的新洋丰价值观为行动纲领为新合成氨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向着气化装置“安、稳、长、满、优”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