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丰“高富专”助力盐碱地变“金土地”
浏览量:44  2025.10.14  关键词:
  


10月9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大豆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生物耦合技术暨院地共建科技增粮盐碱地千亩方示范实打实收测产观摩会”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四方山农场“高富专”大豆专用肥示范田举行。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北大荒农垦集团、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相关领导专家,国内多家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代表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共同出席会议。新洋丰东北大区农服团队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单位代表携转化成果“高富专”系列产品参会。央视二套、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和《中国科学报》《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的媒体记者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高富专”大豆专用肥在贫瘠盐碱地上创造的增产奇迹。


1.jpg

2.jpg


部分与会领导和专家在测产现场合影


专家组代表实地测产见证科技力量


北大荒农垦集团四方山农场土壤以苏打盐碱土为主,pH值普遍在8.04~9.11之间,属于典型的中轻度盐碱地,土壤养分匮乏、结构板结,作物产出率较低。今年四方山农场1260亩盐碱地连片种植的大豆,在使用“高富专”大豆专用肥后,不仅实现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而且盐碱地的土壤团粒结构也得到了较好改善。与会领导、专家及所有参会代表,均对测产结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誉。


示范田大豆茎秆粗壮,株高超过1米,顶端盖帽好,大豆籽粒饱满圆润;土壤疏松,根系发达,根瘤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结瘤固氮时间延长,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环境、防止大豆早衰、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专家组现场对示范田和对照田大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科学测产,示范田平均亩产196.99公斤,对照田亩产172.34公斤。示范田在减施20%氮肥的前提下,仍然较对照田亩增产了24.65公斤,增产率达14.3%。


6.jpg

4.jpg

3.jpg

5.jpg


观摩现场,李培武院士讲解肥料功效


李培武院士团队“ARC技术”破解世界难题


“ARC生物耦合技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李培武团队历经20多年持续研究的科研成果。该技术破解了大豆、花生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和提高结瘤固氮两大国际性难题,具有“两固三增五减”的显著作用,即固氮、固碳,增产、增效、增安全,减毒、减损、减肥、减本、减碳。


在减施氮肥20%情况下,大豆和花生可以增产10%以上,并且从源头减少80%黄曲霉毒素,不仅提质增产效果显著,还可有效减低农户投入成本。2023年,该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2025年又入选中关村论坛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会上,李培武院士就“高富专”系列产品的研发历程与示范应用效果作了详细汇报。


7.jpg


李培武院士作报告


新洋丰“以肥载菌”推动技术落地


作为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新洋丰与李培武院士团队于2023年展开合作,启动了“ARC生物耦合技术”产业化进程。


肥料是高盐体系,造粒温度较高,为了将“ARC菌剂”稳定添加到复合肥中,新洋丰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所长武良博士带领科研团队尝试了数十种包膜材料,最终研发出微生物活性保护技术,突破了复合肥与微生物难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的行业难题,确保菌剂存活率超过90%,最终成功研制出“高富专”系列专用肥。会上,与会领导和参会代表在“高富专”产品展区,对该肥进行了深入了解。


8.jpg


高富专系列产品现场展示


随着“高富专”系列产品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四方山农场这个曾经的盐碱地,将会成为东北盐碱地治理和大豆产能提升的“头号样板间”。新洋丰也将以此次丰收为新起点,持续与李培武院士合作,快速复制出更多“盐碱地变良田”整体解决方案,真正让盐碱地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金土地”,为保障中国粮油安全,贡献新洋丰力量。